
元代瓷胎掐丝珐琅彩龙鳯纹梅瓶 (一对)融凯配资
珐琅彩工艺属于釉上彩,是由长石、石英、硝石、硼砂和碳酸钠等加上铅和锡的氧化物按照适当的比例混合制成的一种粉状釉药。加入不同金属氧化物经焙烧研磨成粉末状,便是颜色丰富的珐琅。它与陶瓷釉、琉璃、玻璃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依照胎体和珐琅工艺的不同制作方法,可分为金属胎珐琅、瓷胎珐琅和嵌丝珐琅 (即掐丝珐琅 )。金属胎珐琅,需经过掐丝、焊接、填釉、烧制等多道工序,釉色多以蓝、白为主。瓷胎珐琅,需解决釉料与瓷胎的结合问题。掐丝珐琅,以铜丝造型为基础,釉色半透明,釉层莹澈。而将掐丝珐琅工艺应用于瓷胎实属不易,不仅造型设计、上釉烧造、硬度控制,还有打磨镶嵌等操作难度远远高于金属胎。特别是在烧好的瓷胎上再增加铜丝珐琅程序,工艺复杂,成本高昂且成品产量极低。
该对梅瓶,高50.7㎝,钟式盖,珠式钮,内无釉,盖内置一圆形小柱;蓝釉嵌丝珐琅红色火焰纹,天蓝色、白色卷云纹,云纹,盖口外沿嵌丝珐琅黑色半圆形装饰纹。瓶平口,束径,丰肩,往下渐收,底无釉,有三处涂抹的不规则白色釉斑,宽圈足,璇削痕粗放。胎质坚致,胎体厚重,梅瓶内无釉,外蓝,肩饰嵌丝珐琅彩蓝、白色卷云纹;红、黑、绿色如意纹;白、黑、红色飞鹤纹;红色火焰纹;腹饰嵌丝珐琅彩金黄色五爪龙纹,龙张口,露齿,翘舌,两眼前凸如珠,角及发朝向后方,躯体蜿蜒绵长,五爪张而有力,鳞片呈鱼鳞状。还有红、绿等彩飞鳯纹、飞鹤纹、卷云纹、火焰纹;翔鳯,昂首张嘴,鳯冠向后,鳯首描绘细腻,鳯目传神,两翅展开,鳯尾卷曲,尾翼舞动。胫饰嵌丝珐琅彩花卉纹一周。造型美观大方,器表光滑匀净,彩绘高雅细腻,色阶过渡自然,腾龙翔鳯栩栩如生。
展开剩余56%珐琅彩起源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古希腊,器物流入中国应从唐朝丝绸之路开始,起初珐琅引进仅用在装饰上,如头饰、高档酒具等,自宋代开始珐琅彩试用在瓷胎上,即最早的珐琅彩瓷器。纹样多为蕉叶、饕餮融凯配资,狮戏球、西番莲和大明莲。颜料从波斯引进,釉色多为天蓝(淡蓝)、宝石蓝(青金石色)、浅绿(草绿)、深绿(菜玉绿)、红色(鸡血石色)、白色(车渠色)和黄色。由于瓷胎掐丝珐琅彩工艺要求相当复杂和颜料珍贵的不可替代,清代乾隆后技艺基本失传。近些年,鉴宝专家及介绍珐琅彩瓷器的书籍,都把瓷胎珐琅的烧制年代归于清代康熙晚期,笔者认为,这种认知不够准确。该梅瓶所用彩绘为西亚波斯进口天然矿物颜料,主题纹饰为中国传统龙凤纹图案,胎质为景德镇麻仓与高龄土二元配方,底璇削痕具有景德镇典型元代工艺特征,量子年份检测为元代晚期。由此推断,在我国元代晚期已经可以成功烧制瓷胎珐琅彩瓷器,错误的认知是没见到实物所致,专家著书立说讲究地层关系,讲究实物证据链条,对此,不应片面指责。瓷胎珐琅彩是诸多瓷器品种中的贵族,那么,瓷胎掐丝珐琅彩就是皇冠上的明珠,故该元代瓷胎掐丝珐琅彩龙鳯纹梅瓶是非常稀少的国宝级艺术珍品。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原创作者:张万年
2025年9月14日融凯配资
发布于:河南省蚂蚁证券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